close
先聲明:
第一.我是支持外文的,因為認識最多人。
第二.我不是真的對戲劇很有研究,很多東西,都只有學皮毛,
所以,講的不好或是用辭不準確,請各位唸文學或劇場的先進給我指正,
但是不要批評,我經不起這樣的打擊。

/為什麼我想評這部戲?(這段是鋪陳,沒興趣的請直接跳過。)

答案是,我看過神韻相同的戲。

今年去愛丁堡藝術節,跑去愛丁堡大學學戲劇與文學。
當然那是遊學課程,娛樂至上。

看了一部劇作"The Girl on the Sofa",
是屬於官方正式的Festival節目,而不是fringe
(其區別自己研究愛丁堡藝術節還有藝穗節)
在正式的劇院Royal Lyceum Theatre演出。
作家是當代蘇格蘭名劇作家Jou Fossu,
這部戲是他今年8月在藝術節中首演的作品,
報紙報導的很大,
因為愛丁堡對本土戲劇很重視。
我這樣強調,是因為這是一部很具地位及價值的戲劇,
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查。

這是我在愛丁堡大學的上課內容,我有劇本,有很多review,
真的想研究,我可以借你。

怎麼說神韻相同呢?
都是四個人演兩對姊妹的現在和過去,
都是現在的姊妹看過去的自己,
都有著相同空間不同時間的交錯穿差,
就是不堪的現在和畸形的過去,
都有著親情的撕裂,
都有亂性,不過那個不是講亂倫。

這應該是屬於後現代的劇場類型吧,
也是是非文學性劇場的風格。

以上是閒話,代表我是有認真在思考。

/這樣的劇本,是好劇本嗎?

在我眼中,無疑的,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劇本,
也算是當今後現代劇場藝術中的主流之一
(這部分歡迎指教,我懂的不多,而且很片面)。

但是講實話,我覺得這種戲是專業劇作家寫給專業劇團,
由專業劇團演給劇評家還有藝術工作者或有程度的觀眾看的,

這種劇碼,不會演出太多場,
但卻是對可以給劇場工作者的一個藝術成就的里程碑。
不容易大眾化,但是可以留名,是文學藝術,是劇場藝術。

/再岔個題先

講一個例子。
之前我去台北藝術大學看戲劇系的畢業製作,
有一組演的是王爾德的"莎樂美"。
其實我也是這次去了戲劇興盛的英國才知道這部戲的文學價值原來麼高。

重點是,看的出導演花了很大的功夫,
劇場設計也極盡用心,加上北藝有全台灣最能作變化的舞台,
所以那場戲,理論上要很過癮的。
但是結果是,失敗。

後來去聽他們學姊的郎祖筠的講評,
他講的很好,他說那部戲是難製作的劇本,
簡單一句話:表演者的程度不到。
他的意思是說作畢業製作寧可找一部可以發揮百分之百的戲來做到一百分,
也不要找一個太難的戲結果做不到及格。

/借電信當作一個比較(純粹比喻,電信的看到了不要在意)

具我去問評審電信為什麼拿第二的結果
(我不覺得他們有資格拿第二,雖然導演是我好朋友),
一個評審的意思大概也是說,
他們找了一部這個年紀最能發揮的戲來演,
然後真的有表現的很盡致。

/我的重點是...

如果拿上面這個作依歸,
我的結論是:
電信也許拿了一個100分的劇本把他演到90分,
但是外文拿了一個200分的劇本演到了140分,
實力強又有什麼用,
換算回來外文總分只有70/100分
電信卻有90/100分
電信的排名,就會在外文前面。

(純粹當個譬喻,因為電信排名在前)

/結論:什麼樣的人,演什麼樣的戲。

外文壓力很大,勢在必得,
而且外文系本身有在學戲劇,所以選的到這種劇本。
但是這樣的劇本我覺得就算外文拿來當畢業製作,
大該都只有一半的機率能做很好,
更別說拿來給大一的演校長杯。

外文的演員無疑的很夠power,
導演也看的出有在作劇場的思考,
但這是非戰之罪,
講難聽一點,就是能力不到,卻好高騖遠。

結論真的就像那時候我聽郎祖筠講的一樣,
演戲的人,找一份適合自己程度的戲,
把它演到百分之百,這就是一場完美的表演,
不然找一個太難的戲來演,就算看得出來製作得很辛苦,
但是欣賞者還是必須給一個不圓滿的評價。

做人做事,又何嘗不是如此,
貪多嚼不爛,太好強到最後得了憂鬱症。(這個比喻怪怪的..)

/附註

再次強調,
這純粹是個人看法,
也可以參考評審陳梅毛對各系的一些評論,
我聽起來似乎話中也有這種味到。

作適合自己程度的事,
思考適合自己年紀的問題。

外文同學不要因此對我不滿阿,
承倫你如果看到就多多包含,能的話給我一點你們的想法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ho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