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ohowo (情非得以了啦) 看板: yohowo
標題: 小老百姓的正義降靈術--公案小說的來龍去脈
時間: Sun Oct 7 04:21:44 2001


筆記﹕《走向未來的中國小說第一講
    小老百姓正義的降靈術-公案小說的來龍去脈》

2001/10/04
講師@張大春
誠品講堂
誠品敦南店地下二樓

.本次以七俠五義為討論重心
.古代說書是在書場,大多數為茶樓。
.中國小說不同於當代小說,當代小說多為西方小說。
 中國的小說皆為為完成的版本,因為其為說書人的講稿,
 隨環境的需要會有刪減。
.胡適對七俠五義寬容,卻對儒林外史嚴苛->同情心態
 其實兩部小說都沒有很嚴謹的規格,都是一直寫下去,
 沒有固定的章法,也沒有像西方較嚴謹的小說有分前中後。
 ->因為這些小說一開始就不是拿來要當出版品的。
.說書人以賺錢為目的,和酒館拆帳,所以古代的說書人或演戲人會配合書場和劇場,
 按照生活習慣,有一定次序與節奏的表演,同時會穿插生活以及一些道德教訓
->促進生意。
 有人以為小說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情節或對話為其敗筆,
 因為那些字句存在與不存在不影響故事情節,
 殊不知其為古代說書背景底下的產物,而妄下此等評語,未免有失厚道。
.許多古代小說中的人物都屬於箭舵(?不知是不是這樣寫)式的人物,
 像包公,皇帝,關公,後人把很多事情付會在他們身上。
 ex:溫酒斬崋雄在三國志中的不是關公,是孫堅
 而包公在正史上記載的案子也只有一樣,但因為他的形像嚴正,
 因此成為百姓在絕望無助的情形下寄託的人物,被神話了。
 ->此乃張大春所謂之<降靈術>
.由於百姓渴求正義,說書人便成為一個媒介(義同"靈媒"),
 表示出無助者所渴望獲得的指引,
 ->箭舵式人物的由來。
.做官貪污為古代之常態,政治為百姓最絕望的,正義是不可靠的。
*這讓我想到那時有人在討論228事件的一段話﹔
 很多仇視國明黨的極端台灣本土老一輩的人,
 認為國民黨來台灣壓榨了台灣人,
 其實,那是典型的中國人自古而來的官僚,
 就算國民黨留在大陸,一樣是那樣壓榨大陸人民。
 而就算是當時給台灣人自治,同樣的文化,同樣的心態,
 官僚就是會欺壓人民,即使是自己身邊土生土長的人也一樣。
 這就是中華文化自古以來改不掉的官僚,
 上位的永遠欺壓底下的人,無論怎麼改朝換代,百姓都是最後的受害者。
.說書人創造書中的人物如同靈媒請神明,都是設計老百姓所需要所寄託的人物。
*想當年金超群的包青天會那麼紅,很多輿論分析家就指出,
 那正是人民對當代吏治不滿的反映。
.七俠五義的結構,由人間的小案子辦到大案子(皇帝->貍貓換太子),
 在辦到陰間去,結果離百姓的心聲太遠了,於是引出了展昭及五鼠等江湖豪俠,
 此乃說書人的手段。而之前幾章就有隱約提到這些江湖人士做為伏筆。
 (比較13回及28回相同的劫富濟貧模式,可能是說書人一時糊塗,
 但也可窺見那種情節可以填補當時的人心。)
.俞樾在重修七俠五義中,批評三俠五義(石玉崑原著,為說書人),
 指其中多為不實的傳聞,甚是很多情節在稗官野史中會相反。
 俞樾(1821-1907)為大經學家,好小說,但是為了不讓歷史混淆,
 所以雖然對三俠五義沒有大幅修改,仍指出其語多不實->自認為知識份子的責任。
.俞樾在改寫七俠五義的第一回仿說書人慣例寫了一首打油詩︰
 「史策(冊?)流傳已不真,
  稗官小說更翻新,
  季康子與李痲子,
  嚼爛古今多少人。」
.<三俠五義>(1879,石玉崑)為全知觀點寫成,聽者讀者必須完全接受與相信。
 <七俠五義>(1889,俞樾)為單一敘事觀點,作者的觀點。
 石玉崑的降靈術是滿足了聽眾對社會正義的渴望而設,
 透過一個理想化的包公,來見證某種清明吏治的確純在的可能性,
 但到了俞樾手中,這種理像化的降靈儀式複雜起來了,
 俞樾假想的小說讀者還有另一種「還原/重塑」的歷史尷尬。
.文人背負對歷史的責任(事實),但違反了說書人的求生理想(天馬行空娛樂聽眾),
 使得<降靈之術>變的不真實化。
.由許多現象(包括本講題所謂的<降靈之術>)顯示中華文化為一種<招魂文化>
或<招神文化>,大家都在比老牌,比大牌,
 喜歡抬出比較有地位有歷史的人物出來以示權威。
 君不見連"子不語怪力亂神""未知人,焉知鬼"的孔老夫子都被抬出來膜拜!(一笑)
.說書->製造現實->維持真實(祈靈的真實)
 寫小說的方法->提供不重要的現實、細節(再很多話本小說時常可見)
->增加現實感,在這些不重要的細節表現出聽者的心聲和生活(32.33回)
.有研究學者指出金瓶梅實為當時社會生活的萬寶全書,
 紀錄當時日常生活的一切方法,不過是以色情小說來表現。
 ->可能是作者賣弄自己對生活的知識及能力,還有賣弄詩詞及文采,
 因為其中詩詞皆為有一定水準之作。紅樓夢也有可能有一點點這樣的意思,
 而且紅樓夢絕對不可能為說書的腳本->沒人有耐心聽(一笑)。
 金瓶梅更不可能了,誰會在公眾場合講那些嗯嗯啊啊的東西?
.所以說像金瓶梅這一類的仿書場體制小說增加了娛樂、教化以外的功能。
.施公->微服出巡的不合理,哪有人明明有錢有權還裝可憐老百姓?
但是人民卻喜歡這種平起平坐的感覺。
.彭公施公與黑道很有交往->開始混淆執法者的定義
 ->公案小說不一定有明顯的是非,outlaw & lawman,曖昧情境。
.現實與歷史互相摧毀,而小說摧毀歷史。
 搞不好幾百年羅福助變民族英雄!歷史離的愈遠,越可能背離當時的事實。
.公案小說應該是要釐清事實,反而變的有點像武俠小說,
 而武俠小說反而演變的像偵探小說。
‧武俠小說中的俠客使降靈術回歸真實,
公案小說為祈靈式的->不貼近真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ho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