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與財務管理期末心得報告
電工94 李逸群 9011011

/緣起/

常常在下課時間。老師會轉過頭來問我們幾個坐在前面的同學:「為什麼會想來修這門課?」然後就自嘲說這門課不用考試,只要交一份期末報告,是營養學分,對我們大四的學生來說用來湊畢業的。但就我跟我同學的經驗而言,能在大四畢業前來修這樣一門課,表示我們的學分數已經超過系上要求很多,也都早申請到研究所,畢業學分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

我們是叛逆的。對於被預期成為工程師這檔子事,心中或多或少有些不情願,總覺得自己不該一輩子只是坐在冷氣房前、對著大螢幕開始畫電路、寫程式。也許交大的理工科學生是不安分的一群,因為看著與自己系出同門的學長姐從工程師開始,漸漸有了自己的事業;從畫電路、做晶圓開始,最後轉型變成經理人,有自己的business,總覺得那才是有挑戰性、成就感的。

曾經採訪過一個專門用新技術創業,將公司經營到一定規模時,再以好價錢賣掉的學長,他說他大學成績也不算太好,但是一路走來,到現在可以一手跟工程師討論技術,一手看財報,嘴巴還去跟別人討價還價要多少錢買下他的公司,言談中有些頑皮,但卻流露出充滿活力的企圖心。我想對於我們來說,羨慕的其實是這種人,至於那些很會做實驗、出PAPER的傢伙,心中有的是尊敬,而不是追隨。在這樣的風氣下,我想交大是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不光只是學長姐的影響,許許多多的演講、座談會與創業創意競賽,都在鼓勵著我們出來創造自己的business。

然而想思考創業,卻有感自己的能力不足。即便我身邊固定有一票同學把閱讀商周、天下這類雜誌當吃飯喝水的例行公事,卻感覺單一報導好像都看的懂,對於很多會計與財務的名詞與邏輯關係,都有那麼一點點sense,然而要連貫起來講出其的因果關係,卻抓不到一個頭緒;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是片面的,於是討論到最後也是無疾而終;也曾想要去修會計學,可惜那個老師只收本系生,加上我們自己的課也很重,也就暫時無暇思考了。直到這學期,終於有門課講到會計跟財務,而且本著開給非本科系學生的目標,不至於太過繁瑣,我們當然不能放過,於是就這樣的在每個禮拜三聽老師快人快語了一學期。

/看懂財務報表/

首先,看懂財務報表一直是我的心願之一,因為唸會計的阿姨對我說看懂報表對企業營運狀況的了解很重要。雖然一開始我對三大表之間的關係有點混亂,對「美化損益表會醜化資產負債表,更會惡化現金流量表」之間的關係有些迷糊,但是上完這部份之後,覺得這句話真有一以貫之的好處,尤其是在期末報告的時候,我分析的是奇美電子的財務報表部份,這句話很有助於我弄清楚三大表之間的關係,也明白該怎麼用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來觀察企業的成長能力及獲利能力,而將現金流量表當作輔助的觀察工具。

/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

再來就是老師提了很多會計與交易方面的觀念,主要針對的方向是最近大家都在關心的企業財務危機議題,尤其是很新的三十四、三十五號公報中的觀念,藉由這些議題與新的因應政策,讓我眼界大開。畢竟我沒有真正認識過經營企業的財務觀念,很多事都以為是理所當然,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其中有很多漏洞,聰明的企業家可以透過很多奇奇怪怪我想都沒想過的方式去搞錢,也是在這個時候才真正知道原來博達案是怎麼發生的。以前我對財務的方面都是從股票而來,只知道看報紙的工商版或是新聞,以及技術分析的觀念來思考一間公司的優劣,現在才知道藉由觀察企業最近的跡象,可以一步一步觀察出端倪,若只是迷信股票老師及媒體記者的一面之詞,就真的只能當散戶賺小的賠大的了。總之在這部份的感覺除了認識很多神奇的花招之外,最重要的是見識「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根本,人的眼界跟人的道德操守才是決定公司經營優劣成敗的主要關鍵,不然總以為公司只要上市上櫃了,經營階層跟董事會都有一定規模後,公司就該長安久治,卻想不到經營者一人的風格對公司有如此深遠之影響,難怪在國外的MBA課程中,企業道德被如此重視。也讓我有了領悟,以後如果要創業,還是要有原則有堅持,不要想把錢一次賺完,要細水長流,良心錢是賺不完的。

此外,在公司治理、投資融資決策部份,講實話我還有很多迷糊之處,畢竟老師要講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速度很快,我在對很多基礎觀念及數字之間的關係都還沒有很清楚的狀況之下,只能聽多少算多少,不過好在很多例子都很reasonable,用例子來聽觀念,可以對大架構有一定的感覺,至於小處就留待以後自己有機會去映證。覺得在這部份最大的收穫是我可以看懂許多財務方面與公司治理、併購、金錢用度的報導與新聞,不在像以前那樣看不懂就跳過,因為很多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此。

/會計師、創投業、企業財務長:以不同面相來觀察企業經營/

而在演講方面我覺得收穫很多,第一位會計師來演講,提了很多實務方面的想法,跟老師著重的面相不同,而我剛好也有一些在會計師事務所實習頭一、二年的朋友,彼此交叉映證,才有了除了散戶與學界以外的另一個觀察的角度。尤其是在這兩三年企業地雷爆了那麼多之後,會計師在稽核方面有哪裡會更為嚴格,而事務所雖然因此更操,但藉著台灣法律的逐漸健全,更能有風骨的對抗「拿人錢財,為人說話的」的風氣,長遠也有助於臺灣企業體質的提升。在創投業者演講的部份,又是另一個觀察公司的角度,我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職班的學長們問的主要都是他們怎麼評估一間公司,而我們大學生問的則著重於怎樣才能進入創投這個產業。我也問了一個問題,就是應該要像施振榮、黃河明學長這樣先有大公司經驗後再進入創投,還是一開始就可以投入這個行業,在見識到許多公司創立的細節之後,再自己下去創立公司。演講者給我的答案是前者,因為這樣才有足夠的人脈資源。而林群投資長的學歷背景更是讓我們大感興趣,從他身上看到很多的可能性,也見識到成功者要具有的意志與體力。

/收穫與感想/

總而言之,我覺得這門課對我是一個啟蒙,就像上面講的,老師要教給我們太多東西,但是我們的背景知識很有限,只能聽一個大架構,而細節要留待以後自己去發掘,不過對於幫助我在怎麼經由一般大眾能獲取的資料,來評判一家企業,並能與同產業的其他企業互相交叉比較,知道其定位很有幫助。

藉由期末的上台報告,觀察了奇美與友達這兩家大型企業,也能真正認識到財務報表裏面的數據之間的關係與其涵義。我在這個八月就要去美國康乃爾攻讀電機碩士,這個program有一個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可以修兩門與企業管理或財務相關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能應付職場的多元,進而有創業的能力。不過對這不熟悉的領域,直接唸英文會很吃力,好在有老師這門課的加持,讓我有了一個概念。

最後要多謝老師的講解,這門課能有收穫主因是老師講了很多實務性的例子,很適合我們這些非本系生,讓我在未來可以更近一步的對企業經營與財務有所理解,以期能have my own busines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ho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