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

與電工系同學共勉之----專訪黃威教授

撰文:王炳勛

訪問:李逸群、王炳勛、王俊凱

走進交大荷花池旁的電子資訊研究大樓,大樓內由二樓貫穿五樓的挑高設計,呈現建築物雄偉的氣魄,也輝映尖端科技的技術研究在此推展,各整合型卓越計畫實驗室在此蓬勃生根。在黃昏溫婉的夕照中,我們依約來到黃威教授的二樓辦公室,展開理工科技人另一風趣柔性的長談……

黃教授初中、高中六年就讀於鼎鼎有名的師大附中的實驗班。個性活潑好動的他,初中、高中時不僅參加樂隊,同時也是運動健將,籃球正是他最喜愛的運動。後來,教授考上了成功大學電機系,到溫暖的南台灣沉浸於璀璨的大學生活中,悠遊自得。回憶起在成大的時候,課業極其繁重,前兩年更是週週與考試作伴;尤其成大參考了普渡大學的教學方式,非常重視基礎課程的訓練,也讓教授在大學時即培養了紮實的能力,對日後留學及研究生涯的助益,功不可沒。相對於如此忙碌的學習,應該是很辛苦的日子,但教授卻對成大充滿愉快的回憶……主要是離家住校,讓他參加了許多社團活動,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除了在大三時擔任成大電機系的系總幹事及系代表外,由於他有高中樂隊的經驗,也成為當時的成大之聲的台長。「最漂亮的播音同學都在我那裡,所以我當時是最熱門的」,教授用讓所有交大男生羨慕到流口水的口吻講出。可見,黃教授在大學時代就很懂得分配時間,因此,不論課業學習或課外活動都表現得十分傑出。

大學畢業以後,到成功嶺及左營海軍機校受專科訓練。話說當時,有天晚上,大隊長說海軍官校數學系需要徵選教官來教微積分,決定從受訓的二三百個人之中,舉辦考試篩選。沒想到黃教授在不及準備的情況下,竟然打敗各路的英雄豪傑,勇奪第一名。憶起當年,黃教授認為是大學時代紮下良好的基礎所致;因此,教授也再三地強調基礎訓練的重要性。而也因為擔任了教官一職,讓黃教授在當兵的時候,得以讓自己再進修,後來同時考取清大的核工所與交大的電子所,並選擇就讀交大。

清大及交大,在當時就有著最新及頂級的研究所,加上老師也都是留學回國居多,所以他一心嚮往。但在其最初的印象中,只曉得兩所學校都在新竹,校園規模一大一小(當時交大只有博愛校區);至於他能成為交大的校友,真可說是因緣際會……。教授想起到新竹的那一天,在火車站巧遇正要到交大報到的同學,就同行先到交大;沒想到,到交大之後,註冊組長立刻把他的畢業證書善意保管,可沒有再讓他有機會溜到清大;就這樣,教授一腳踏進了交大,展開另一階段豐富的求學生涯。

談起當時交大的求學日子,教授心中充滿著溫馨的感覺。學校雖小,但很多同學都是過去認識以後一起考進交大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大家很容易打成一片。此外教授也提到,當時在交大的電子學課程中,已經有半導體、電晶體了。Transistor在那個時代可是了不起的學術領域,比起在成大時所學的真空管,可說是先進多了。

在交大經歷兩年的錘鍊之後,在60年代,台灣那時候沒有電子產業。電子、電機系的畢業生,多以出國留學為目標,當然黃教授也不例外。只是教授也提到,依當時家中的經濟狀況,只能算是小康,所以出國唸書必須以提供獎學金的學校為首要考慮。很幸運地,加拿大的曼尼托巴大學,提供了全額的學費與雜費補助,而美國的大學最多只能提供到助教獎學金;兩相權衡後,黃教授決定了加拿大的留學之行。

初至異鄉,最需要克服的是語文的問題,還有心情上的調適。黃教授剛出國時,在飛機上可是連英文都聽不大懂;而且那時到加拿大留學的中國人很少,幾乎可說是舉目無親,沒有可以互相打氣的朋友是他覺得最難過的。尤其來到加拿大,一開始面對的就是艱澀的固態物理課本,並非直接攻讀電子學門,一路讀來分外艱辛,也深切體悟在國內所學的不足。但是,再怎麼艱難的過程,教授娓娓道來,以一句「害怕無顏見江東父老,硬著頭皮也要撐過」,來形容當時出國學子流落異鄉、破釜沉舟的心境。雖然如此,被問到是否建議目前系上的同學出國留學時,教授還是十分推薦;理由是留學的日子雖難熬,但可以訓練個人克服困難、開懷視野的胸襟。

由於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的教學研究十分嚴格,當時黃教授甚至連實驗的器材都要自己設計,曾經指導教授要他設計一個實驗,必須要在有機半導體元件上量個10到12安培的電流,而且要避開雜訊的干擾,黃教授也想辦法如期解決了。另外,黃教授寫作論文的功力,也是在加拿大培養出來的。

畢業後,教授申請到加拿大法語區蒙特婁市的大學教職,因為要用英語教學,一開始對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外,除了固態物理專業方面,還要支援開授電路學、電磁波等課程。他回憶說到,當時要上一兩堂的課,往往就要準備一整個下午,甚至一整天的時間。當年,就是這份認真專注的態度,讓黃教授在教書之餘,同時寫了一本有機半導體學,這本他用英文寫成的書,還被翻譯成俄文、中文等多國語言,可說是黃教授的得意之作;也由於這本書,引薦他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教授。

三年後,考量當時蒙特婁的政治情勢,教授希望能和太太移居美國教書。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教授應邀到美國的長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當時的哥大電機系主任曾口頭邀請黃教授來申請正式教職,但黃教授有點怯步……因為那時能去哥大教書的幾乎都是來自MIT、史丹佛等一流著名大學的高材生,每位教授都是電子、電信界的泰斗。不過有趣的是,後來黃教授姑且一試,竟被優先聘任,也讓黃教授訝異於自己的能力竟能如此被看重。

剛到紐約任教,黃教授接受許多人的建議,除了教學之外,最好也能有產業實務經驗。而由於住家鄰近IBM Watson研究中心(它是全世界最好的研究中心),當時在IBM的VLSI研發部門又有許多最傑出的創新發明,再加上黃教授最想從事的就是IC設計的工作,種種機緣配合之下,促成教授轉任到IBM工作。而談到在IBM研究中心的任職經驗,那又是截然不同的感受,畢竟他是學固態物理的電機博士,時值1984年左右,PC產業才剛萌芽,當時黃教授不僅沒有用過PC,對於VLSI設計的軟體及CAD更是一竅不通;進了IBM的第一年,可說是極為辛苦地熬過。爾後歷經多年的努力,設計出了一代代的高速DRAM及Microprocessors,後來教授也申請了很多專利,漸漸的才在VLSI設計這一行揚眉吐氣。更令人佩服的是,教授的DRAM及IC有關專利竟多達一百多項,也榮獲IBM頒贈最佳發明人獎,並獲得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學會頒發IEEE Fellow的榮譽。由黃教授在異鄉奮鬥的過程,才知道成功的果實固然甜美,但其付出的心力實非我們所能想像。

黃教授在美國經歷了人生的大半時光,由於事業及家庭生活的忙碌,很少有機會回國。不過本著關懷台灣的心,黃教授一直有回國服務的心願,2002年應張俊彥校長之請,回母校交大任教。「飲水思源」,也是他想回來貢獻所學的重要原因。

黃教授認為出國唸書不是唯一的路,畢竟他也不希望每個學生都如他這般辛苦煎熬。而他認為出國最重要的也不是在學英文,而是要用心感受國外的環境,多看多學。所以不管是否出國留學,一定要找個時間到國外走走,看看國外的世界,拓展自己的視野,這才是最重要的。

談到目前系上分為固態組與系統組,黃教授雖屬系統組的老師,但其留學時主修的課程其實是偏向電子材料方面,也就是固態組的課程;因為歷經了完整的課程洗禮,黃教授對此有著圓融的看法。他其實很贊同目前學士資優班的做法,也就是所有的課程都讓學生多方面吸收,不必太早決定分組。他倒反而很擔心目前台灣產學界的結構,出國的人日漸減少,未來數年如果沒有加強與國外的技術交流,在國外研討會上看不到台灣去的人,而大陸目前的出國留學人數倒是越來越多,這是個很令人憂心的問題。

黃教授認為我們國家科技發展的走向不能只做代工的技術,畢竟代工賺的是辛苦錢,要逐漸走向創新設計之路,才是無可取代的。教授也認為現在回國,正是貢獻所長的好時機;由於台灣正在推動矽導計畫,此時正是自國外引進SoC技術的重要時刻,要把台灣在電子產業上的技術往高階的設計層面發展。因為台灣光靠代工技術,大陸遲早會趕上,尤其在人力成本方面,台灣也不如大陸的量多與低廉;所以,只有往設計層面發揮,才能開創科技的新世代。教授對台灣的研究環境深具信心,加上台灣也很懂市場行銷,相信必能建立不容忽視的競爭力。

細說從頭,教授回憶過往,從求學、出國、就業、遷徙……這一連串新環境的轉變,在適應上真是很大的挑戰。也因此,他語重心長地叮嚀電工系的同學,一定要在學校紮下良好的基礎,每門課都要認真學習,因為今日所學,在往後的事業中絕對應用的到。

最後,問到教授何時想退休?教授說道,雖然現在他忙碌到可說是假日無休,但由於是自己熱愛的研究工作,而且能為家鄉貢獻多年所學,為國家的SoC產業盡一分心力,其實是很快樂的。所以,目前並不為自己設限,只希望能善用每分時間和大家一起努力,協助台灣邁向下一世代SoC產業的新紀元。

黃威教授小檔案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學士 1960|1964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 1965|1967
University of Manitoba, Winnipeg Manitoba Canada
電子工程博士 1970|1974
電子工程碩士 1968|1970

經歷:
國立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2002年|迄今)
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及晶片系統研究中心主任(2002.08.01|迄今)
電子工程系所教授(2002.08.01|迄今)
IBM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 Yorktown Heights, NY, USA
研究員(1984.09|2002.08)
Columbia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New York, NY, USA
電子工程系所 客座正教授 (1993秋|1996秋,1998春|2001春)
電子工程系所 副教授(1982.07|1984.08)
電子工程系所 助理教授(1979.01|1982.06)
Concordia University|Montreal, Quebec, Canada
電子工程系所 助理教授(1976.08|1978.12)
University of Manitoba|Winnipeg, Manitoba, Canada
電子工程系所 材料研究實驗室 博士後研究員(1974.04|1976.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ho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