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ohowo (一張床,四人睡) 看板: LcyK1
標題: 年尾.感言.追求--序
時間: Sun Dec 23 02:56:49 2001
/序/
在很多岔路中,
我選擇麼現在的位置,
無法從來。
也許從頭來過,
我還是會變成現在的我,
我的生命從來都不是或然率造成的。
我自認,
總是想的太多,
無法把自己交給衝動與直覺,
滿足了別人,
卻只滿足了一部分的自己。
我想要的太多,
但是生命只有一回,
青春也只能一次。
我無從後悔,
因為無論怎麼抉擇,
我都不敢說,
會不會比現在好...
/真理.追求/
在回程的路上,
沸沸的思考突然燉煮著一個老問題:人的一生追求著什麼?
思緒突然通了,人生追求真理。
原來,我在追求真理,
原來在我內心渴望蠢動著那麼多複雜的,
就是我想要的真理。
我追求科學。
科學是人類外在的真理,
是宇宙的絕對,
是萬物的法則。
人類為物質所約制,
科學造物製器,
我們得以利用厚生,
科學是真理,對我而言,在理所當然不過了。
因為我的身分上刻著的是"準工程師",
所以,這不會是重點,只是廢話。
內在的真理才是令人困惑的,
有人根本沒想過,
基本上,我羨慕這種人,
少思考,少煩惱,安分守己。
雖然我的想法還是不很明朗,
但對我而言,
內在自我的真理,只有人文藝術才能讓我解放吧。
於是給了我自己兩個人生方向:文學、劇場。
關於文學我說過很多了(雖然很多東西隨著bbs的砍信而消失),
所以,我想先說說劇場。
/從戲劇談起/
今年看了表演工作坊的、、
,創作社的。
今天又花了一千多從台北藝術大學
看到春禾劇團的。
六個多小時裡,
我無法不承認,
每次看完心都在跳。
好像講過很多次,
要不是當年不小心把書念了一下考進附中,
也許我會跑去搞表演藝術。
站在台上一直是我所喜歡的,
對著鏡子跟自己說話,早已成了習慣,
當初在國中,有一個老師欣賞我的演出才華,
有另一個老師成為我的寫作啟蒙,
我想做舞台劇演員,想念戲劇;
我想當職業作家,想念文學。
是幸還是不幸,
我都沒有去幹這兩行被認為吃不飽餓不死的行業。
/社會期望值/
想想我的家庭背景,
曾經跟我爸媽稍稍透露過這些想法,
只是說說,那個反彈你不知道多激烈,
沒有想念醫科已經辜負了一堆親戚的期望了,
還想搞這種不務正業的東西。
我們很多人都被社會期望值綁住了。
,這個名詞不知是我自創的還是哪裡看來的。
也許我可以深深體會到其中一點點的滋味。
從小,在父母會讀書與高學歷的陰影之下,
不在乎也不用功的我,
為了成績,不知道家庭問題出現過多少裂痕,
最後我妥協了,
不再依賴自己的小聰明來換取那邊緣的的成績了。
曾經我也一直像身邊的人所預期一樣,
認為我本來就該好好唸書,
拿到碩士博士,然後賺錢,
因為父母兩邊的家庭似乎都認為學問至上,
我爸甚至還是因為讀書才擺脫悲慘的貧民戶生活,
所以,就這樣,一路下來,
從一個頑劣子變成可以搬的上檯面還算稱頭的兒子。
坦白說,我不後悔吧。
只是回想過去,要是我不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呢?
因為我有個人曾跟我說,
她的家庭除了書本也認為音樂是很高尚的,
所以在她國中的時候,
她就被全心全意的栽培成音樂家了。
當時聽到,其實有點震撼,
因為,我腦中的邏輯從來沒有能跟唸書並論的東西。
不過我想我媽會說,
如果我是女兒的話他會接受,
就像她那時候說如果我是女的她一定不會那麼希望我去念醫科。
/有點醒覺/
直到這兩年,
我不斷的發現原來我好像有一顆內在充滿感情的心,
那顆心是一直被我壓抑的,
總覺得一個男生這樣好像怪怪的,
所以我習慣用一些比較狂妄的態度生活,
大笑、黃腔、自以為地故做瀟灑...
國中尤甚,高中還好。
一直有看課外閒書的習慣,
而不太喜歡看電影,
更不擅長看電視(我可以坐再電視機前一小時還在換台不知看什麼)。
直到高二,才開始接觸所謂的文學,
心,漸漸被填補了。
重考一年,衝破了對文字駕馭的頻頸,
開始懂的寫點裝模作樣卻很能表達感覺的文字,
想起國中啟蒙老師的話"你腦中蠻有料的,不動筆有點可惜。"
感謝這句話,老師,我會聽你的話開始寫點感覺的。
再度進大一這年,
12堂張大春的課讓我開始接觸文學理論(在此特別感謝vivian和lcy),
提升了文字美學的鑑賞力,
終於開始覺得文學是我生命的一一個源頭。
也是在高二,從相聲開始,
我從新回頭認識那在我生命中模模糊糊出現的表演藝術。
從相聲到舞台劇、即興演出、歌舞劇、說書、肢體表現、聲音美學...
(不愛平面的電視或電影演出,獨獨厚愛真實再眼前上映的舞台劇。)
漸漸愛看戲,看錄影帶,讀劇本,
直到從考這年被扁平化的擠壓後,
感覺我真的愛劇場表演(感謝bowz還有cornea),
開始願意餓一點買票看戲(雖然vcd比票便宜),
那種現場感、佈景、音樂、台詞、走位、燈光...
拉著我的感覺,不能自己。
/同樣是藝術/
同樣是藝術,
曾被鋼琴老師說過有天份的我
(怎麼發現從小到大常被人家說有天份...),
即便是待過兩年國樂社,聽過不少場音樂會,
坦白講,我對音樂有直覺但是沒興趣。
就算是流行歌我也只挑那些可以去ktv一展身手的歌來聽,
聽音樂讓我不能專心,不能唸書,
連打bbs都打不好,文章出不來,聊天還會聊不下去。
更誇張的是,睡覺時,不管是再柔和的音樂或所謂的幫助睡眠音樂,
也不論我再累,都會讓我失眠的很嚴重。
所以我說我對音樂有直覺,但是不太有興趣,
因為一聽音樂,都會讓我生活失調。
同樣是藝術,
我不懂欣賞繪畫,
曾經我很迷戀水彩及素描,
收藏著自己心愛的作品,
但是小學過後,
繪畫的細胞大概就被自己殺掉了。
連看畫展要是沒有人一起去大概10幾分鐘都會想走人了。
也許有一天我會重拾抽屜理的畫筆,
但是現在的生活大概沒那個閒情逸致,
又也許,這是給自己的藉口。
同樣是藝術
書法,曾讓我迷戀,狂愛柳體,旁及魏碑,
現在廢了,等我老一點再說吧。
篆刻,至少給我近視加了200度,
印石、文字排列與小篆是美的令人難忘,
不過時過境遷,
那刀就讓她在我抽屜的雜物堆中鏽掉了。
曾經我也欣賞雕刻,但只是萌了芽好像就沒有下文了。
舞蹈,在看完雲門舞集的,
我得承認,我不是欣賞那種沒有劇情肢體美感的料。
想想我的生活好像曾經豐富過,
在那個父母努力送我才藝班的年代,
但是,是我扼殺了自己,
還是,社會價值觀殺了我。
是的,很多人放棄了藝術,都是從升學壓力開始。
當然我現在已經沒有勇氣放掉自己的學歷跑去搞那種可能會餓死的東西。
當然會有很多很多個「如果當初...」。
當然我也知道現在這樣念下去會有比較好的下場也能得到比較多的認同,
這就是妥協。
很多成功的人懂的妥協,
少數成功的人不願妥協,然而數不妥協的人都落的個晚景悽涼。
我勒?會是個成功的人嗎?
/把失落的找回來/
內在的真理,
於我,是藝術。
是文學與劇場
我想我會看更多的書,更廣的書,更深的書。
我想我會開始讀理論文學,增加對自己的欣賞能力,
期待從作品中獲得更多思考。
我想我會開始把我過去20年來的腦漿擠成文字,
我想我會用墨水紀錄我的生命,洩出感情,創造故事。
不奢望有天能得什麼文學獎或出什麼書,
只是,文字,真的讓我覺得充實。
我想我會繼續餓肚子省錢買比vcd還貴的劇場票。
我想也許有機會能學一點理論戲劇或戲劇欣賞。
我想坐在台下被台上的聲音和動作帶動脈搏。
我想有一天去上一點肢體動作的課,
其實我想的,是寫個會被公開演出的劇本,
是能自己站在台上演出另一個不同於我的人生。
這是我想做的,
才剛開始,這半年才成型。
也許我會半調子,也許我會被現實閹割,
也許我會三心二意的忘記這些。
但要有夢想,要有理想,不是嗎?
既然我似乎找到了內心所追求真理的方向,
那就做吧。
我還是熱愛科學的,我所追求外在的真理。
天平的兩端會不會平衡??
我希望我能將天平化為秤(菜市場用的只有一邊的那種),
然後我就可以平平順順的說,
我的一生夠豐富圓滿了。
/跋/
僅以此篇,為我世紀初第一個年尾下個註腳,
妳笑我瘋笑我傻笑我自以為是都好,
重要的是,我又給了自己一個方向。
- Jan 03 Tue 2006 13:52
年尾.感言.追求(2001)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